对于传统中国画来说,把诗、书、画、印融为一体以后,更使得中国画的这种绘画形式有了更加完整、更加完美的民族特色。诗、书、画、印的结合,它既产生了丰富的画面内容,又能扩大画面的境界,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。这在西洋绘画中是没有的,这是中国画的一个特点,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。
诗、书、画、印的结合有其发展的历史过程,以书写题字在画面上构成中国画的一种形式,使观画者通过题字内容见景生情、抒发胸怀。引导观画者以画为桥梁,感念历史的浩荡或人生的哲理。绘画史上一般把王维看成是诗画结合的创始者。说他是一个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的代表人物。诗画作为两门艺术,各有所长,两者结合起来,便能取长补短。使静止的画面活跃起来,画面的容量膨胀起来。而诗也有了形象的凭借,想象的依托,因此,诗与画的结合使二者交相生辉。
印,最初只是一种信物,本来与画没有关系。到了元代,水墨画快速兴起,水墨画上的黑白浓淡变化,显得比较沉闷,在文人画蓬勃的发展中书画家为了打破这种沉闷,他们的活动天地也扩大到印章艺术领域里,朱墨相间的色彩关系,很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,于是书画们便广泛的在画面上使用印章了。印章也就成为了中国书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。使其用在书画作品中起到了装饰点缀的烘托作用,真是完美的结合。
中国画也许就是那么寥寥几笔,也许就是淡淡的墨迹。却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赏。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《美学散步》著作中写道:“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,对物象造成距离,使自己不沾不滞,物象得于孤立绝缘,自成境界”。中国画的创造在于境界的创造。这是中国画与其他形式绘画的区别,中国画往往比较随性,是一种不可重复的有生命意味的形式创造,从中国画,诗书画印的结合来看,它更是一种形式美。它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使得它代表着中国,代表着民族的智慧和创造。
随着时代与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因素,都会影响着画家们对原有的画式加以修正和变革,以此形成新的视觉样式,首先是对风格的追求,成为艺术家们共同探讨新的艺术样式的动机,新的艺术已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格局。这些新发展的艺术形式以及中国书画的发展历程,无一不是扎根于中国文化,衍生于民族特色之中。从这方面讲,中国画的美可以说是整个中华民族对书画的共识,如果这种共识产生了演变那么书画艺术必然发生变化,这种文化的共识过去存在现在依然存在,并在中国书画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。屈子行吟,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正是一个艺术家的独白。中国曾经长期以“道”为哲学指导思想,“道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高境界,任何一个从事于艺术创作的人,都应该悉心地去了解其中深刻的内涵,这种文化共识大同,神为上,无不散发着人性的魅力,而非中国人是更难理解这种美的所在。
由此,我粗略的概括了以下内容:
中国画的美是源于中国文化意识形态,而美是一种发展的文化共识,中国画将永远不断地发展。
书画丰富着人们的生活,成为高雅的装饰,这是人们对书画的文化共识,由此可见,个人的审美包含在美的文化共识中。衡量中国画的美也是美的文化共识。
俗话说,书画养性,书画的美也影响了人们的性情。中国画无不传递着画者的心境,这正是人们追求完美的愿望体现。因此,中国画美的本质也可以说是,人们文化共识引导下对未来的追求。
|